简要描述:交通噪声的特征及解决措施一、交通噪声的特征1. 声源流动性强:主要来自车辆发动机、轮胎摩擦、鸣笛及轨道交通振动,噪声随车流移动而变化。2. 强度与车流量相关:高峰时段噪声可达70-85分贝,重型货车、摩托车等噪声贡献更大。3. 低频噪声突出:发动机和路面···
交通噪声的特征及解决措施
一、交通噪声的特征
1. 声源流动性强:主要来自车辆发动机、轮胎摩擦、鸣笛及轨道交通振动,噪声随车流移动而变化。
2. 强度与车流量相关:高峰时段噪声可达70-85分贝,重型货车、摩托车等噪声贡献更大。
3. 低频噪声突出:发动机和路面振动产生低频声波,传播距离远且穿透力强,影响范围广。
4. 时间分布规律性:昼夜噪声差异明显,夜间安静环境下噪声感知更敏感,易干扰居民休息。
二、解决措施
1. 源头降噪:
- 推广低噪声路面(多孔沥青、橡胶改性沥青),减少轮胎摩擦噪声。
- 优化车辆设计,强制老旧车辆淘汰,限制高噪声车型(如摩托车、改装车)进入敏感区。
2. 传播途径控制:
- 建设声屏障(高度3-5米,采用隔声-吸声复合结构),尤其在居民区、医院沿线。
- 利用绿化带(宽度≥10米的乔木灌木组合)吸收和散射噪声。
3. 交通管理优化:
- 设置限速、禁鸣标志,推行智能信号灯减少急刹与加速噪声。
- 分流重型车辆至绕城道路,夜间限制货车通行居民区。
4. 规划与公众参与:
- 城市规划中预留噪声防护距离,避免住宅紧邻主干道。
- 安装噪声实时监测系统,公开数据并建立投诉响应机制。
噪声治理范围
Noise control